朋友,每逢佳节倍思亲,一到放假,股票群里就跟开追悼会似的,人人都在纠结一个哲学问题:加仓还是卧倒,to be or not to be。
尤其现在这行情,三季度跟吃了枪药一样往上顶,科创50更是飙得像焊在火箭上,看着都眼晕。这时候,想加仓的手,就像大冬天伸出被窝按闹钟,伸出去怕冻死,不伸又怕错过一个亿。
别慌,这种纠结本质上不是技术问题,是认知问题。说白了,就是牌桌上的牌你没看清。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扒光了,把所谓2025年剩下的行情、科技股的泡沫、宽基的估值,这三大难题一次性聊透。
放心,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,全是硬邦邦的现实逻辑。
一上来,先给个结论定定神:接下来的日子,A股大概率死不了,甚至还能扭两下。
这话不是我瞎蒙的,背后是三个壮汉在撑腰。
第一个壮汉,叫“政策他爹”。央行国庆前就嚷嚷着要往市场里灌1.1万亿的水,生怕大家过节回来渴死。这操作翻译过来就是:赌场老板亲自下场给各位发筹码,就怕你们玩不下去掀桌子。国外更来劲,美联储那边降息跟不要钱似的,年底可能还要降。全球大放水,水往低处流,咱们A股这个估值洼地,就是外资眼里的马尔代夫,不来度个假都对不起机票钱。
第二个壮汉,叫“市场情绪”。你以为市场冷静了?错。成交额连续一个月每天破2万亿,这量级,跟菜市场抢打折鸡蛋的大爷大妈一样热情。两融余额更是冲破2.4万亿,创了历史新高。啥叫两融?就是借钱炒股。连借钱的赌徒都这么有信心,说明大家觉得后面还有肉吃。外资更是实在人,光科技板块就砸了900多亿,连续四个月净买入,这哪是来旅游的,这是来买房定居的。
第三个壮汉,叫“历史剧本”。这玩意虽然有点玄学,但挺好使。过去十年,A股四季度的赚钱效应普遍不差,尤其11月上旬,上涨概率高得离谱。机构们更是跟商量好了一样,排着队喊“N字上涨”、“震荡上行”。当然,他们喊4500点这种话你听听就行,别当真,毕竟他们的工作就是让你兴奋。
这三大壮汉杵在这,你说市场能一头栽下去?很难。大概率是喝了酒的壮汉,一边晃悠一边往前走,偶尔还可能吐你一身,但方向是往前的。
接着聊大家最怕的那个词:科技股泡沫。
每次一说科技股,大家脑子里就浮现出“泡沫”、“割韭菜”、“山顶站岗”这些恐怖片情节。这事儿吧,得辩证地看。现在的科技股,就像一个巨大的海鲜自助餐厅,有的池子里是活蹦乱跳的龙虾,有的池子里就是放了几天的死鱼,你不能因为有死鱼就说整个餐厅都不能吃。
风险在哪?非常明确,就在科创50这种被爆炒的地方。市盈率干到187倍,历史分位98%,恐贪指数直奔“极度贪婪”。这数据翻译成人话就是:这玩意儿的体检报告,P得比网红脸还狠,但肝上的阴影都快藏不住了。你现在冲进去,基本等于49年加入国军,图啥呢?很多票纯属瞎积薄发,靠着概念的风吹起来,风一停,摔得比谁都惨。
但是,因为这个就彻底拉黑科技股,那你可能错过的是真金白银。
为啥科技还得是主线?
第一,人家是真能打。不是所有科技公司都在画PPT,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的利润,同比涨了130%;AI算力那些数据中心,建得比计划还快。就像工业富联,全球四分之一的AI服务器是它造的,微软谷歌排着队给它送钱。这种公司,左手有订单,右手有利润,估值高点怎么了?人家腰杆硬。
第二,政策在后面用鞭子抽。两会都喊破喉咙了,要搞“人工智能+”,数字经济要占GDP的10%,这是十几万亿的市场。政策指哪,资金就大概率会打哪。这不叫炒作,这叫顺势而为。
第三,聪明的钱已经开始动了。你以为机构都是傻子,会在山顶一直站岗?他们早就在玩“高低切换”了,从已经上天的算力硬件,悄悄挪到还没怎么涨的存储芯片、AI软件应用这些地方。商战就像拳击,比的不是谁拳头硬,是谁更会抓节奏,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。机构现在就在找对手喘气的机会。
所以对科技股,策略很简单:避高就低。别去碰那些市盈-无穷大倍、主营业务是讲故事的公司。要去扒拉那些有技术壁垒、订单饱满、能把牛皮兑现成钞票的细分龙头。别再玩火山口蹦迪的游戏了,大概率不是起飞,是变成一个熟人。
最后说说宽基指数,沪深300这些玩意儿到底贵不贵。
这事儿更不能一概而论。沪深300、中证500、科创50,这仨哥们虽然都叫宽基,但性格和身价天差地别。
沪深300现在市盈率12倍,历史分位70%左右。贵吗?有点小资,但远没到奢侈品的程度。它里面塞满了银行、消费这些大家伙,现在银行股还趴在地上装死,严重拉低了整体颜值。一旦后面稳增长政策发力,这些“压舱石”稍微抬抬头,指数就还能往上走一截。
中证500,市盈率15倍,分位73%,比300稍微贵一丢丢。但它代表的是中盘股,制造业扛把子居多。现在企业手里的活钱变多了,说明生意好做了,中小盘企业的盈利预期自然就上来了。这个估值,还算对得起它的成长性。
最需要拉黑的是谁?还是科创50。187倍市盈率,98%分位数。还用解释吗?要解释吗?有必要吗?买它就像你明知道那家网红餐厅又贵又难吃,纯靠装修骗人,你还非要排队三小时去交智商税,拦都拦不住。
好了,三大问题都扒完了,现在该怎么“加仓”?
其实“加仓”这个词本身就有问题,它暗示你无脑往里冲。我更喜欢“调仓”,这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。给你一套可以直接抄的思路,但记住,这是思路,不是代码。
仓位上,悠着点。总仓位别干到7成以上,给自己留点子弹。可以先上个三四成底仓,后面要是真回调了,你就有钱补仓,心里不慌;要是直接涨了,你车上有人,也不至于拍断大腿。
配置上,搞个“核心+卫星”组合。60%的核心仓位,就放沪深300这种稳如老狗的压舱石,或者重仓蓝筹的主动基金。它的作用不是让你一夜暴富,是让你在市场大风大浪里,船不至于翻。
剩下的40%“卫星仓位”,就可以去浪了。重点看两个方向:一是上面说的,科技股里还没被炒上天的“价值洼地”,比如存储、AI应用、固态电池这些。二是“不内卷”的周期股,比如工业金属。美联储一降息,全球需求预期起来,这些玩意儿就能跳一跳。
避坑指南,两条铁律:
1. 短期涨了50%以上的板块,狗都不追。机构都在想着怎么出货,你冲进去接盘,那不是勇士,那是烈士。
2. 估值分位超过90%的指数,想都别想。除非你有本事在粪坑里淘金,精准挑出里面被错杀的个股,否则,绕着走是最安全的活命技巧。
说到底,纠结要不要加仓,就是人性里贪婪和恐惧的左右互搏。但2025年剩下的行情,真不是一场闭着眼睛赌大小的游戏,它更像一场开卷考试,答案都写在逻辑里。
市场有政策和资金托底,大概率是震荡向上;科技股结构性分化,抓真业绩的就行;宽基里沪深300性价比尚可,科创50是明确的陷阱。
所以别纠结了,把手头那些涨上天的纯概念股卖一卖,换成沪深300打底,再配点低位的科技和周期。这样,涨了你开心,跌了你也有钱补,永远立于不败之地。
当然,所有分析都基于现有信息,万一冒出个黑天鹅,比如地缘冲突炸了,那谁也别扛着,保命要紧。但只要牌桌没被掀,按规矩出牌,总比瞎打强。
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,倡导健康、正面的价值观念。如有内容修正需求,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在线股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